找到相关内容115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印光大师的生平与思想(二)

    此即印光大师融合儒佛思想之所在。  再看他指导少年学佛的经过,即知他的灼见,是与一般人不大相同:  少年学佛,必须要敦伦尽分(原注:即实行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等),闲邪存诚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深信因果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21640920.html
  • 宇宙万有本体论(一)

    所谓忠孝仁爱,礼义廉耻,勤俭朴素,诚实守分一切世法,自尽摄无余。岂复更有今日之杀盗淫妄,欺诈掠夺,尚势争权,密托贿赂,贪污润私,追逐物欲,奢侈享受,萎糜浪费,外驰散乱,役形劳心,热恼恶浊,扰禳恐怖,种种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35841045.html
  • 宣公相关开示:各宗教对同性恋的看法

    。因为如此,古来圣人提倡男女居于一室,这是人之大伦,也因此才定了礼,所谓男子三十而娶,女人二十而嫁,这是一种伦常,所谓君臣、父子、兄弟、夫妇、朋友,这叫五伦;又有八德—孝悌忠信礼义廉耻。应该本照这...

    宣化上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50241124.html
  • 身是维摩不著花──黄玉阶之宗教活动

    ,时疫流行,人心悔祸,因以举行,然专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及因果报应以诱归善为宗旨,未尝稍涉妖言祸众,故得以大行其道,而感召天和,疫气因而渐减 ( 注 26)。   此处所指的“妖言祸众”者应是就降笔会...

    李世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35145958.html
  • 印光大师─儒佛会通的净宗始祖

    ,作为博取名利之艺”,导致这般读书人“心不知书义,而身不行书道。其作文也,则发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道。直使一丝不漏。而考其居心行事,则绝无此等气分”[注49]。由此造成儒释具衰的后果,进而招来世道陵夷...

    陈秀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4946656.html
  • 宣化上人讲:教育救国(2)

      什么是教育呢?小孩子要教他怎么样做人,教他什么是“孝悌忠信礼义廉耻”,要“择善而从,不善而改;是道则进,非道则退。”这是亚洲的中国文化。西方文化就是迷信自由,误解自由,不负责任的自由,生而不教的...

    宣化上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3848252.html
  • 宣化上人讲:日莲华

    礼义廉耻。现在的读书人都为名利。“明理”与“明利”两个音差不多,但做起来是大相迳庭,相离十万八千里。为名利而读书的人,只想说读什么书才可以赚大钱,譬如想读医学,或科学,都可以赚大钱,而没有想说:“我...

    宣化上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3948253.html
  • 白族密宗(2)

    孝悌忠信,礼义廉耻之事”。盛罗皮于开元十四年(西元七二六年)建文庙。  南诏从建诏之初就与唐王朝保持著密切的关系,皮罗阁统一洱海区域,建立南诏政权也得到了唐王朝的大力扶持,因此南诏的政治制度,举凡机构...

    李东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5849742.html
  • 白族密宗(3)

    佛门弟子也积极学习儒学,所谓“读儒书,行孝悌忠信,礼义廉耻之事”。此种通释习儒之风的盛行,造就了南诏大理时代特有的“释儒”、“儒释”阶层。释、儒、仕三位一体,是南诏大理特有的现象,也是阿叱力教独特的修持...

    李东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5949743.html
  • 乱象中有新生:论明末清初比丘尼之形象与处境

    无还而为僧者,或衣食所窘而为僧者,或妻为僧而夫戴发者,或夫为僧而妻戴发者,谓之双修。或夫妻皆削发而共住庵庙,称为住持者。或男女路遇而同住者,以至诈伪技艺百工皆有僧在焉。如此之辈,既不经于学问,则礼义廉耻皆不之显,惟于人前装假善知识,说大妄语…[3]  这是从出家动机来看僧尼素质低落,甚至披上袈裟妄说佛法,行不法之事。而他之所以写著此书,就是因为感慨:“去古日远,丛林之规扫地尽矣,佛日将沈,僧宝殆灭...

    苏美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34059907.html